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时沽村酒临轩酌,旋碾新茶靠石煎。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2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时沽村酒临轩酌,旋碾新茶靠石煎。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时沽村酒临轩酌,旋碾新茶靠石煎。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寂静地把柴门紧紧掩上,独对苍茫落日余晖,松树上鹤巢处处可见,来访的人却稀少得很,绿竹的枝条上尚存几星粉霜,红色的莲花瓣落下了片片红衣,时常到村子里买些酒来对着轩窗独自饮酌,姑且把碾好的新茶靠近山石小火煎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山居时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宁静优美,首联写掩门独坐,颔联写户外所见,颈联写院中景物,尾联写诗人山居的闲适生活,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淡疏放,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山居的幽静闲适,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前六句写山居的幽静,后两句写诗人的闲适生活,诗人的心境、情致,也就在这一幅幅的画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淡疏放,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时沽村酒临轩酌,旋碾新茶靠石煎”两句,尤为生动传神,诗人偶尔沽得村酒,便临轩独酌,以遣寂寞;又时常碾得新茶,便靠石煎茶,以享闲适,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自在,也写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辞官隐居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辋川隐居时所作,描绘了他在山居时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宁静优美,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时沽村酒临轩酌,旋碾新茶靠石煎。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