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满面尘埃人不识,谩随流水出山来。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3-28)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满面尘埃人不识,谩随流水出山来。出自哪首诗?

纳兰性德(清)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含关键词句)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满面尘埃人不识,谩随流水出山来。

作者及朝代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其词作情真意切,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在那荒凉的林下,长满了青苔的小径旁,是谢道韫(东晋才女,此处借指某位才女或佳人)曾经的家,我怜惜她那如玉般纯洁无瑕的骨骼,如今却只能委身于尘土与沙砾之中,满腔的愁绪想要向风诉说,却无处可以倾诉,只能默默地数着归巢的乌鸦,半生如同浮萍一般随着流水漂泊不定,那一夜的冷雨更是将名花埋葬,如今她满面尘埃,人们已经认不出她的模样,只能任由她随着流水走出深山。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位才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哀愁,词中“林下荒苔道韫家”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与境遇。“生怜玉骨委尘沙”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与怜惜。“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两句,通过描绘主人公无处诉说的愁绪,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的氛围。“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两句,则是对主人公一生漂泊不定、最终遭遇不幸的生动写照。“满面尘埃人不识,谩随流水出山来”两句,则是对主人公最终命运的总结,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佳人,而是变得满面尘埃,无人相识,只能随着流水无奈地走出深山。

赏析

这首词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才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与哀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哀愁氛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词中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使得整首词在诵读时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时期对某位才女或美好事物的消逝所产生的感慨与哀愁,诗人通过描绘这位才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这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惋惜是一种常见的主题,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满面尘埃人不识,谩随流水出山来。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