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的解释

4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宫词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的解释

唐·王建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总上穿针楼上去,双双罗手学栽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著有《王司马集》。

译文

夜空中星星点点,像是镶嵌着珠子的光辉渐渐黯淡;正值七夕佳节,宫中的嫔妃们正忙着乞求心灵手巧,她们都登上穿针楼,一双双细嫩的手学着织麻,以祈求自己也能拥有灵巧的双手。

释义

阑珊:将尽未尽的样子,这里形容夜色渐深,星光逐渐黯淡。

星斗缀珠光:星星像镶嵌的珠子一样闪闪发光。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子们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灵巧的手艺。

宫嫔乞巧:宫中的嫔妃们在这一天乞求心灵手巧。

穿针楼:古代七夕乞巧时,女子们登楼穿针,以比试谁的手艺更巧。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乞巧为背景,描绘了宫中嫔妃们的生活场景,首句“阑珊星斗缀珠光”以夜空中的星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七夕宫嫔乞巧忙”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现了宫中嫔妃们乞巧的热闹场面,后两句“总上穿针楼上去,双双罗手学栽麻”则进一步描绘了她们登楼穿针、学习织麻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她们对灵巧手艺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中嫔妃们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女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宫廷文化繁荣,七夕乞巧节是宫廷中重要的节日之一,王建作为宫廷诗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宫中嫔妃们乞巧的热闹场面,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女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建对宫廷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宫廷诗人的独特才华和艺术魅力。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