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金井澄泉玉液香,琉璃深殿自清凉。的释义

6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宫词

金井澄泉玉液香,琉璃深殿自清凉。的释义

唐·王建

金井澄泉玉液香,琉璃深殿自清凉。

内人相次报花开,传得金书喜欲狂。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寓居荆州,后入蜀,为蜀宫僚佐,大历十年(775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退居成都,生活贫困,王建一生创作甚丰,今存诗约五百首,多写宫廷生活、民间疾苦及边塞风光,尤擅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译文

金色的井中清泉澄澈,如同玉液般散发着香气,琉璃建造的深宫大殿自然清凉宜人,宫中的侍女们相继来报,说宫中的花儿已经开放,传来皇帝赐予的金书(可能是赏赐或诏令),让她们欢喜得几乎要发狂。

释义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宫中环境的优美与舒适,金井清泉、琉璃深殿,营造出一种高贵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内人报花开和金书传来的情节,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另一面——对皇帝恩赐的期待与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片段,前两句通过“金井澄泉”与“琉璃深殿”的意象,展现了宫中环境的奢华与雅致,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之感,后两句则通过“内人相次报花开”与“传得金书喜欲狂”的情节,将宫中人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她们对皇帝恩赐的珍视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宫廷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宫中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王建作为“张王乐府”代表人物的卓越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在蜀地为官期间,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并体验宫廷生活,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生动描绘宫中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佳作,唐代宫廷生活丰富多彩,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宫中环境的优美,也反映了宫中人物对皇帝恩赐的渴望与喜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复杂,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建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能力,是他乐府诗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金井澄泉玉液香,琉璃深殿自清凉。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