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是枢机符造化,大罗天上曜三台。的释义

4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三台

自是枢机符造化,大罗天上曜三台。的释义

唐·韦庄

北斗横天夜欲明,

宫灯半灭绣帘轻。

自是枢机符造化,

大罗天上曜三台。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名声大振,乾宁元年(894年),再试时,进士及第,任校书郎,乾宁四年(897年),以判官职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唐昭宗西迁,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著名的长诗《秦妇吟》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他曾置身黄巢起义的战乱之中,对民生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与体会,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北斗星横挂在夜空中,夜色渐渐变得明亮,

宫殿中的灯火已经半灭,绣帘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自然界的枢机与造化相互契合,自有其规律,

在那高高的大罗天上,三台星闪耀着光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北斗星和宫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敬畏与赞美,首句“北斗横天夜欲明”描绘了夜晚的星空,北斗星横挂在空中,预示着夜色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次句“宫灯半灭绣帘轻”则转向宫殿内部,灯火半灭,绣帘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自是枢机符造化,大罗天上曜三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认为自然界的枢机与造化相互契合,自有其规律,而在那高高的大罗天上,三台星闪耀着光芒,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永恒。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星空和宫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敬畏与赞美,诗人以北斗星和宫殿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枢机与造化、宇宙的秩序和永恒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夜晚的星空和宫殿的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有关,韦庄身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对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希望通过描绘夜晚的星空和宫殿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敬畏与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忧虑,希望通过赞美宇宙和自然的永恒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自是枢机符造化,大罗天上曜三台。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