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成德成语的解释
积善成德是一个成语,意指长期积累善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积善”指的是不断做善事,“成德”则表示形成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长期性和积累性,是中华文化中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
1、积善成德的拼音:
jī shàn chéng dé
2、积善成德的释义:
指长期积累善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或道德境界,强调通过不断的善行积累,最终能够成就高尚的品德。
3、积善成德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意指通过不断的积累,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人的品德,都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4、积善成德的例句:
他一生都在做好事,积善成德,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5、积善成德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用于形容一个人通过长期的善行积累,形成了高尚的品德。“他积善成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作谓语)“积善成德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作定语)
6、积善成德的示例:
一个长期帮助邻里、热心公益的人,最终会因为他的善行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就是积善成德的典型示例。
7、积善成德的近义词:
行善积德、厚德载物、修身养性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通过善行和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品德。
8、积善成德的反义词:
作恶多端、为非作歹、恶贯满盈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了与积善成德相反的行为,即长期做坏事,形成恶劣的品德或行为。
“积善成德”是一个强调通过长期积累善行来形成高尚品德的成语,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