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30)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送赵尚书赴阙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的意思及出处

宋·范成大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江山得助笔端润,风月分来意自明。

蜀道不难天险定,秦关新破犬羊惊。

归来早赴凌云约,共看椽笔赋中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晚年退居石湖,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难道缺乏普通的押运粮草的将领吗?还是希望您能留在朝中,为朝廷留住人才,江山美景为您的文笔增添了润泽,风月之美也让您的心意更加清晰,蜀地的道路不再艰难,因为天险已被平定,秦关新近被攻破,敌人如犬羊般惊恐,希望您归来后早日履行我们的凌云之约,共同见证您用如椽之笔书写国家中兴的辉煌。

释义

这首诗是范成大送别友人赵尚书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期望,认为朝廷需要像赵尚书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也通过描绘江山风月的美景,寄托了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首联以反问开篇,突出了赵尚书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颔联通过描绘江山风月的美景,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颈联则借古喻今,以蜀道和秦关的平定来象征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来后共同见证国家中兴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范成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知朝廷需要像赵尚书这样的人才来辅佐,在送别赵尚书时,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祝愿,诗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美好愿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范成大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