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31)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山行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高高秋月照长城,四野漫漫不见人。

竟日止能行数里,马蹄踏碎乱山青。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黄景仁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高高的秋月照耀着长城,四野空旷无边,看不见一个人影。

一整天下来只能行走几里路,马蹄声踏碎了那连绵不断的青山翠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行经山野的孤寂景象,首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秋月高悬、长城绵亘的壮阔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次句“四野漫漫不见人”进一步强调了山野的空旷与寂静,连人影都难得一见,第三句“竟日止能行数里”则透露出诗人行走的艰难与缓慢,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末句“马蹄踏碎乱山青”以马蹄声打破寂静,同时以“踏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进中对自然景色的破坏,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秋日山野的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首句与次句以秋月、长城、四野等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壮阔而空旷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三句与末句则以诗人的行旅经历为切入点,通过“竟日止能行数里”的缓慢行进和“马蹄踏碎乱山青”的破坏行为,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是黄景仁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景仁游历北方边疆或行经山野之时,黄景仁一生漂泊不定,多次游历北方边疆和江南水乡等地,积累了丰富的行旅经历,在这首诗中,他以秋日山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行旅经历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这首诗也反映了黄景仁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