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偮无客谁与游。上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4-01)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众乐亭

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偮无客谁与游。上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僻无客谁与游。

山色静涵空翠影,水声闲带夕阳流。

风前独坐情何限,月下无人意自幽。

欲问谁人同此境,惟应清梦绕林丘。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虽然这座亭子被命名为“众乐亭”,但地处偏僻,没有客人来访,又有谁能与我同游呢?山色静静地倒映着空灵的翠绿影子,水声悠闲地伴随着夕阳流淌,风前我独自坐着,情感无限,月光下无人相伴,心境自然幽远,想要问谁人能与我共享这美妙的境界,恐怕只有那清梦能缠绕在林丘之间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众乐亭”的幽静景色和诗人独自游赏的孤寂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中“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僻无客谁与游”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对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直接点出亭名与现实的矛盾,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色的静谧、水声的悠闲以及风前月下的独坐情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尾联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闲居期间所作,当时他辞去了官职,寄情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在游览“众乐亭”时,面对幽静的自然景色和孤寂的心境,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偮无客谁与游。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上一句是什么?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早发苦竹馆》,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早发苦竹馆唐·李峤合沓岩扉重,萦回水涧长。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徙倚花边久,攀援竹径迷。如何方遂适,眇眇与云齐。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