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夕阳闲草树,回头归路正埃尘。上一句是什么?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晁补之的《浣溪沙·江村道中》,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晁补之
新沐弹冠振衣裾,满目夕阳闲草树,回头归路正埃尘。
古来南北几兴亡,遗爱风流人物在,江山如画得闲身。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自幼酷爱文学,曾师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的诗、词、文俱佳,而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文辞藻瑰丽,风格遒劲,善于铺叙,颇受苏轼赞赏。
译文:
刚刚沐浴完毕,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整理好衣襟,眼前满是夕阳映照下的悠闲草木和树木,回头望去,来时的归路已经笼罩在一片尘埃之中,自古以来,南北之地经历了多少次的兴盛与衰亡,但那些遗留下来的仁爱、风流人物依然被人们铭记,眼前的江山如画,而我却能在这美景中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作者在江村道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引发的历史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上片写作者沐浴后整理衣冠,欣赏夕阳下的自然美景,同时回望来时的路已是一片尘埃,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下片则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江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上片通过对夕阳、草木、归路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下片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和眼前江山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中,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充分展现了晁补之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晁补之游历江村道中时,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转折或思考,对人生、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游历过程中,他看到了夕阳下的自然美景,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于是将这些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词中,通过这首词,他表达了自己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