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的解释

4个月前 (04-02)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夜战行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的解释

唐·王昌龄

戍楼四面风夜吼,壮士连营寒甲胄。

箭飞金垒射雕弧,剑拂铁衣鸣鸷鹘。

传声鼓角雄相望,暗起旌旗动寒日。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

匈奴天险不可度,汉家烽火彻明都。

胡骑夜归霜满路,将军号令挽强弩。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作者及朝代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公元698年,卒于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为生,三十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以边塞题材最为著名,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四面环绕的戍楼上,夜风呼啸如吼,壮士们在连营中身披寒冷的甲胄,箭矢如飞,射向金垒上的雕弓,剑锋掠过铁衣,发出鸷鹘般的鸣声,鼓角之声雄壮相望,旌旗在寒风中暗暗升起,仿佛要撼动寒日,清风时而吹来,助长了将士们的气势,寒夜里,士兵们披着铠甲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私语,匈奴的天险难以逾越,汉家的烽火彻夜通明,照亮了都城,胡人的骑兵在霜满的路上夜归,将军则下令挽起强弩,准备战斗,待到朝见皇帝时,献上玉帛,回望帝乡,乌孙归去后不再称王,天涯静谧之处没有征战,战争的阴霾消散,日月重又光辉照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寒夜中坚守阵地、准备战斗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坚韧,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烘托出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念,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边塞战争场景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感极强,诗人通过“风夜吼”、“寒甲胄”、“射雕弧”、“鸣鸷鹘”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清风时来助气势”与“寒甲夜聚言语私”的对比,既展现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又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柔情和温情,诗人还通过“匈奴天险不可度”与“汉家烽火彻明都”的对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责任与担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塞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战争形势和将士们的生活状态,唐代时期,边疆地区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和威胁,因此边塞战争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议题,王昌龄作为一位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以边塞题材为主,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在边塞任职期间,对边疆战争和将士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的结晶。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