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3)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过岭寄子由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上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求,

不辞岭北三千里。

身随皂盖朝承露,

口诵唐诗夜对流。

欲问潮州何处是,

心随明月到南洲。

仍念山东二百州,

几到青衿梦里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词文赋均有极高的成就,且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卓越表现,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文学作品也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七年来我四处奔波究竟在追求什么?

不辞辛劳地跨越了岭北那遥远的三千里路。

早晨我随着官府的仪仗迎接朝露,

夜晚则吟诵唐诗与你遥相对话。

想要询问潮州究竟在何方,

我的心已随着明月飞到了那遥远的南洲。

仍然挂念着山东的二百多个州县,

多少次在梦中因那些青衿学子而忧愁。

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途中写给其弟苏辙(字子由)的,诗中表达了苏轼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的无奈与坚持,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首联“七年来往我何求,不辞岭北三千里”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奔波劳碌的感慨,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与思乡之情,尾联“仍念山东二百州,几到青衿梦里愁”则直接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轼在贬谪途中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作者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将个人的遭遇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和人文关怀,诗中的“不辞岭北三千里”和“仍念山东二百州”两句,更是成为了表达坚韧不拔和思乡之情的经典名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至广东惠州途中创作的,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后又因政敌的排挤而多次被贬,在这次被贬至惠州的途中,他深感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坚韧与乐观,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处境。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