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了朱明近,未有红芳到眼前。的释义
诗词原文
春日未至
宋·释绍嵩
清明过了朱明近,未有红芳到眼前。
燕子归来春未半,柳条无力绿如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禅意,释绍嵩的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清明节已经过去,夏季(朱明,古代对夏季的雅称)即将到来,但眼前还未见到绚烂的花朵,燕子已经归来,但春天似乎还未过半,柳条柔弱无力,绿意朦胧如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过后,诗人期待中的春天美景并未如期而至的情景,诗中“清明过了朱明近”点明了时间节点,即清明已过,夏季将至;“未有红芳到眼前”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花朵未开的遗憾,后两句通过燕子的归来和柳条的无力,进一步渲染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后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期待与遗憾,诗中“红芳”象征着春天的绚烂与生机,而“柳条无力绿如烟”则暗示了春天的柔弱与朦胧,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僧侣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体悟,在清明时节过后,他或许在寺庙中静观自然变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但尚未见到绚烂的花朵,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也可能在诗中寄托了对生命、时光和自然的禅意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生命、时光的深刻体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释绍嵩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与遗憾,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