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觉性一时超法界,知身亿劫是吾囚。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4-0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悟道

觉性一时超法界,知身亿劫是吾囚。下一句是什么?

唐·拾得

觉性一时超法界,

知身亿劫是吾囚。

改头换面人难悟,

走骨行尸我不忧。

得意忘形还朴去,

从教人笑不回头。

作者简介

拾得,唐代高僧,与寒山子齐名,相传两人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隐居于天台山国清寺附近,以诗偈问答的形式宣扬佛法,其诗作被后人整理为《寒山拾得诗》,拾得性格直率,不拘小节,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点化世人,其诗作充满了禅意与智慧。

译文

一时的觉悟让我超越了法界的束缚,

才知晓这肉身亿万劫来一直是我的囚笼。

人们改头换面却难以真正觉悟,

而我即便如同走骨行尸也不再为此忧虑。

得意之时忘却形骸,回归本真,

任凭他人嘲笑,我也绝不回头。

释义

“觉性一时超法界”表达了诗人通过觉悟,瞬间超越了世俗法界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知身亿劫是吾囚”则揭示了肉身作为生命的载体,长久以来一直是灵魂的囚笼,让人在轮回中受苦,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人难以觉悟的感慨,以及自己即便面对世俗的误解和嘲笑,也要坚持追求内心真我与自由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和觉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比“觉性”与“肉身”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诗中“改头换面人难悟”一句,讽刺了世人虽然外表改变,但内心依然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困,难以真正觉悟,而“走骨行尸我不忧”则表达了诗人对肉身束缚的超越,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淡然态度,最后两句“得意忘形还朴去,从教人笑不回头”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真我与自由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世俗的嘲笑与不解,也绝不退缩。

创作背景

拾得与寒山子生活在唐代,那是一个佛教盛行、文化繁荣的时代,两人隐居于天台山,以诗偈问答的形式宣扬佛法,其诗作充满了禅意与智慧,这首诗很可能是拾得在修行过程中,对生命本质和觉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所写,通过这首诗,拾得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同时也希望以此点化世人,引导他们走向觉悟之路。

“觉性一时超法界,知身亿劫是吾囚。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