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的释义

8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铸塔铭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的释义

唐·玄奘

西行求法历艰辛,授记或为阿育王。

归心似箭传佛法,请铸八万四千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玄奘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翻译家和旅行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西行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带回大量佛经和佛像,对唐代及后世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还翻译了《大唐西域记》等多部重要佛教经典,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译文

向西行去寻求佛法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

或许是因为我曾被授记为阿育王那样的王者。

心中急切地想要传播佛法回到故乡,

于是请求铸造八万四千座佛塔来弘扬佛法。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归心似箭、急于传播佛法的迫切心情,诗中提到的“授记或为阿育王”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阿育王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国王,曾广建佛塔、弘扬佛法,玄奘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弘扬佛法的宏愿,而“请铸八万四千塔”则进一步体现了玄奘希望通过建造佛塔来广传佛教、利益众生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玄奘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将西行取经的艰辛与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佛法的坚定信念,诗中“授记或为阿育王”和“请铸八万四千塔”的表述,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充满了浪漫色彩,使得整首诗在庄重之中不失灵动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玄奘的西行取经经历密切相关,玄奘在唐代初年,为了寻求更完整的佛法经典,毅然决定西行印度取经,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并在那里学习、翻译了大量佛经,归国后,玄奘深感传播佛法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铸造八万四千座佛塔的宏愿,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弘扬佛法的坚定信念。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