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绝食

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下一句是什么?

唐·郑畋

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

只将寂寞当安乐,不把惆怅当失意。

作者简介

郑畋(825年-882年),字台文,荥阳(今河南郑州附近)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文辞出众,唐文宗时,以进士及第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后因平定黄巢之乱有功,升任宰相,郑畋不仅政绩显著,且诗文亦有造诣,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我这半个月来忍受着饥渴的煎熬,想要寻死却又找不到方法,只能将寂寞当作安乐来接受,不把心中的惆怅看作是失意。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极端困苦环境下的坚韧与无奈,首句“我今半月忍渴饥”直接点出诗人已忍受半月之久的饥渴之苦;次句“求死不死更无术”则透露出诗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心境;后两句“只将寂寞当安乐,不把惆怅当失意”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与超脱,以寂寞为乐,不将惆怅视为失意,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在极端困境中的心理状态,前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而强烈,让人感受到诗人所承受的身心煎熬;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困境,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全诗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又有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末乱世,时值黄巢起义爆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郑畋作为朝廷重臣,虽有心报国,但在乱世中亦难免遭遇困境,此诗可能便是他在某一时期身处逆境,饱受饥渴之苦,内心极度苦闷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唐末士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

“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