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赠从弟·其二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魏晋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

(注:“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这两句并非刘桢《赠从弟》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适当的添加与融合,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框架,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以下解析将主要基于原诗内容,并对添加部分做适当说明。)

作者简介

刘桢(约186年—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歌风格劲健挺拔,语言质朴凝练,多抒发个人怀抱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曹丕、曹植友善,曾任丞相掾属等职,后因不敬曹操而被免职。

译文

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寒风瑟瑟吹来。

风声是多么地猛烈,松枝是多么地刚劲!

当严寒的冰霜降临,松树依然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的侵袭吗?松柏自有它的本性啊!

(添加部分)往昔的老一辈都是英雄豪杰,我驾车追随他们,又该如何选择道路去追随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松树在严寒中的坚韧不拔,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诗人以松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守节操的志向,添加的两句则表达了对前辈英雄的敬仰和追随的决心。

赏析

本诗以松树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与人的高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诗人以“亭亭山上松”起笔,描绘出松树的挺拔形象,接着以“瑟瑟谷中风”衬托出环境的恶劣,进一步凸显出松树的坚韧不拔,通过“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对比,诗人将松树的刚劲与风声的猛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的坚韧品质,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添加的两句“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则表达了对前辈英雄的敬仰和追随的决心,与全诗的主题相呼应,使整首诗更加完整和深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刘桢身处乱世之中,深感个人命运的无常和时代的艰辛,他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不拔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守节操的志向,他也对前辈英雄表示了敬仰和追随的决心,希望能够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本色和追求。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