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云消虹霓横山阁,潮落鼋鼍避石矼。的解释

6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横山阁

云消虹霓横山阁,潮落鼋鼍避石矼。的解释

宋·林景熙

云消虹霓横山阁,潮落鼋鼍避石矼。

万井人烟环海市,一川风月趁江航。

蒹葭淅沥秋声急,橘柚青黄晚气凉。

独倚危栏无限意,数行归雁字行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藏书家,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游杭州,寓居西湖葛岭,自称太古遗民,至治元年(1321年),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温州路学正,卒葬平阳县城西青山,林景熙著有《白石樵唱》、《白石稿》、《霁山集》等。

译文

彩虹横跨在横山阁之上,随着云彩散去而渐渐消散;潮水退去,鼋鼍等水兽纷纷避开露出水面的石矼,城市中的千家万户环绕着如海市蜃楼般的景象,一川风月伴随着江上的航船,秋天的芦苇在风中淅沥作响,橘柚的果实由青转黄,晚风带来丝丝凉意,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心中无限感慨,望着天空中排成行的大雁,它们正一字一句地书写着归途的篇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横山阁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无限思绪,首联通过“云消虹霓”和“潮落鼋鼍”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变化;颔联则描绘了城市与江河的和谐共生;颈联以秋声和晚气为线索,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氛围;尾联则通过诗人的独倚危栏和归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诗人通过“云消虹霓”、“潮落鼋鼍”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通过“万井人烟”、“一川风月”等人文景观的刻画,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独倚危栏”和“数行归雁”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使得整首诗在景与情之间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林景熙隐居期间,南宋灭亡后,林景熙选择不仕元朝,而是隐居山林,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游历各地,饱览山水之美,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亡国之痛和思乡之情,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览横山阁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横山阁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景色,以及自己内心的无限思绪,诗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云消虹霓横山阁,潮落鼋鼍避石矼。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