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野望

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西山上白雪皑皑,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因海内战乱消息阻隔,诸弟远在他乡;只我一人漂泊天涯,对君亲怀念不已,迟暮之年疾病缠身,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今日我君亲俱在远方眺望,我却徘徊不定,不知该何去何从。

释义

这首诗通过写野望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的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憾;尾联再次点明野望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隐痛。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层推进,由远及近,感情则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高潮中,突出诗人的无限感喟,引人深思,诗人写今日“君亲俱在望”,自己虽肝肠寸断,却仍步履蹒跚,犹豫徘徊,究竟何去何从。“徘徊三顾欲何之”,实际上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悲苦,杜甫的“三顾”句,实际上是对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一诗句的化用,但在这里,诗人不是用来赞扬诸葛亮,而是反其意而用之,既表明他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又暗含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成都草堂,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五年多,虽然唐军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杜甫的亲友大都因避乱而离散,音信不通,使他时时怀着深深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诗人通过写野望所见,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