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野老歌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的意思及出处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

中原战祸何时定,凭仗苍生望太平。

(注:“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这两句并非张籍《野老歌》中的原句,可能是后人误传或混淆,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作为整首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实际解析时会特别指出这一点。)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语言凝练,尤擅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译文

老农家境贫寒,在山间居住,耕种着三四亩贫瘠的山田,由于田地贫瘠,收成不好,再加上赋税沉重,粮食根本不够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被送入官仓,最终化为尘土,到了年底,农具只能闲置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老农只好呼唤儿子上山去采摘橡树的果实充饥,而西江的商人却拥有成百斛的珠宝,他们的船上连养的狗都能吃上肉,战乱频繁,千家万户都在痛哭,渔樵之处也时常响起夷人的歌声,请不要再提什么封侯拜相的事情了,因为一位将领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牺牲,那些命运悲惨的人只能拿着长镵在积雪中劳作,多情的人戴着破帽,连乌鸦都敢轻易落下,中原的战乱何时能够平定呢?只能依靠百姓们期盼着太平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农的悲惨生活和商人的奢华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的不满和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这两句(虽然非原句,但在此情境下解析),形象地描绘了命运悲惨的人们在恶劣环境中辛勤劳作的场景,长镵随积雪,暗示了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破帽落轻乌,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劳动者的辛酸和无奈,这两句诗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整首诗以老农的口吻,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深感忧虑和愤慨,他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的呼声,希望引起统治者的关注和改革,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是张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