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满空无所依,高冈独行来者稀。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浮云满空无所依,高冈独行来者稀。
(注:“浮云满空无所依,高冈独行来者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原文,而是根据诗意及陈子昂的风格虚构添加,用以丰富解析内容,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与《登幽州台歌》整体意境的融合进行。)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提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浮艳诗风,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陈子昂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风格雄浑豪放,语言质朴自然。
译文
(结合原诗与虚构的两句)
往前看不见古代的英雄贤士,往后也望不到未来的智者能人,想到宇宙的广阔无垠和时间的漫长无尽,我独自悲伤,不禁泪流满面,天空中浮云飘荡,没有依托,高高的山冈上,我孤独地行走,来往的行人稀少。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空浩渺、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慨,浮云满空、高冈独行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以及对知音难觅、理想难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浮云满空无所依,高冈独行来者稀”两句,以浮云和高冈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无依和孤独前行的状态,浮云无根,象征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高冈独行,则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这两句与《登幽州台歌》的整体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在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登临幽州蓟北楼(即今北京西南的蓟门烟树一带)时所作,当时,陈子昂因直言敢谏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临高楼,远眺四方,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虽然“浮云满空无所依,高冈独行来者稀”并非原诗内容,但这两句所表达的孤独与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是高度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