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伐木远闻何处谷,顷筐近得故时薇。的释义

3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6

诗词原文

采薇

伐木远闻何处谷,顷筐近得故时薇。的释义

唐·王绩

东山春早气常昏,

伐木远闻何处谷,

顷筐近得故时薇,

一鸟过寒木更喧。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文学家、诗人,他性情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而去,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译文

东山的春天来得早,天色常常显得昏暗,远处传来伐木的声音,不知是从哪个山谷传来的,近来在筐子里采到了以前常吃的薇菜,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树木,使得林中更加喧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东山春早气常昏”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春天的气候特点。“伐木远闻何处谷”一句,通过伐木声的远播,展现了山林的广阔与幽静,第三句“顷筐近得故时薇”则表现了诗人采摘薇菜的日常活动,薇菜作为古代隐士常吃的食物,象征着诗人的清贫与高洁,最后一句“一鸟过寒木更喧”以动衬静,通过一只鸟飞过寒木的声音,反衬出林中的寂静与诗人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山林的声音、采摘薇菜的场景以及鸟儿的飞过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也借薇菜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他性格简傲,不愿为世俗所累,因此选择了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林景色和采摘薇菜的日常活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伐木远闻何处谷,顷筐近得故时薇。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