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的解释

6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凌波献珠

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的解释

唐·李贺

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

云涛迤逦翻琼宇,月露泠泠洗玉珂。

碧海青天无尽处,瑶台琼阁梦中过。

人间万事皆如梦,唯有仙缘最可托。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被誉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译文

地神轻抬脚步,衣裳拂过岩石,献珠的天女脚踏凌波微步而来,云涛翻滚,如同在琼楼玉宇间蜿蜒,清冷的月光和露珠洗涤着美玉般的马络头,碧海青天,无边无际,梦中穿越瑶台琼阁,人世间的一切都像梦一样虚幻,只有那超凡脱俗的仙缘才是最值得寄托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地神与献珠天女的神秘形象,以及云涛月露的仙境景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追求仙缘的向往,诗中“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神话人物的轻盈与神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赏析

李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将神话传说与仙境景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诗中“云涛迤逦翻琼宇,月露泠泠洗玉珂”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境的壮丽与清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而“人间万事皆如梦,唯有仙缘最可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有关,李贺一生才华横溢,却因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和无奈,转而向往超凡脱俗的仙境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反映,通过描绘神话人物和仙境景象,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李贺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

“持足地神衣拂石,献珠天女袜凌波。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