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对河却见桐阴合,隔壁应闻芸叶香。的释义

6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邻舍

对河却见桐阴合,隔壁应闻芸叶香。的释义

唐·陆龟蒙

对河却见桐阴合,隔壁应闻芸叶香。

病里有人慵扫径,雨余无客到衡门。

林深日永鸟声远,池静风微花影重。

欲问邻家好风景,墙头呼酒共开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诗人、农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其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孕大含深,简炼有力,对后世小品文影响甚巨。

译文

面对河流却只见桐树树荫交合,隔着墙壁似乎能闻到芸香草(一种香草,古人用以藏书驱虫)的香气,病中有人懒得打扫门前的小路,雨后没有客人来到简陋的门前,树林深处日光悠长,鸟鸣声显得遥远,池塘平静微风轻拂,花影层层叠叠,想要询问邻居家的美好风景,便在墙头呼唤,一同开坛饮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闲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和邻里之间的和谐,首联“对河却见桐阴合,隔壁应闻芸叶香”以桐树成荫、芸叶飘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颔联“病里有人慵扫径,雨余无客到衡门”则透露出诗人因病而懒于打理门前小路的闲适生活,以及雨后无人来访的宁静,颈联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色,林深日长、鸟声远扬,池静风微、花影重重,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友好关系,想要一同欣赏美景、共饮美酒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诗人也通过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表达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龟蒙隐居期间,陆龟蒙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晚年隐居松江甫里,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也通过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寄托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对河却见桐阴合,隔壁应闻芸叶香。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