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桃花未见不曾失,拈出还成埋没人。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4

诗词原文

题桃花

桃花未见不曾失,拈出还成埋没人。上一句是什么?

唐·罗隐

暖触衣襟漠漠香,

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

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妆。

桃花未见不曾失,拈出还成埋没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而深刻,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

译文

桃花在微雨中静静绽放,香气袭人,虽被梅花和柳树遮掩,但其芬芳依然无法被掩盖,几枝桃花轻拂过卓文君的酒樽,半里长的红墙外,桃花与宋玉的身影相映成趣,整日里,细雨蒙蒙中无人欣赏这桃花之美,只有鸳鸯在桃花丛中相对而浴,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而那些未曾亲眼见到桃花的人,也不会觉得失去了什么;但一旦将桃花的美好展现出来,却可能会因为世俗的眼光而被埋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和埋没的感慨,前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的娇艳与芬芳,以及它在自然中的独特地位,后两句则通过“桃花未见不曾失,拈出还成埋没人”的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世俗所忽视,甚至因展现美好而遭受埋没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无奈,前几句的描写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将桃花的美丽与芬芳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哲理的引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整首诗在赞美桃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和埋没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使他深感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与孤独,以及美好事物被忽视和埋没的无奈,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肯定。

“桃花未见不曾失,拈出还成埋没人。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