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忆当年汉水边,花光柳色媚晴天。的释义
诗词原文
汉水忆旧
唐·韦庄
却忆当年汉水边,花光柳色媚晴天。
金钗玉钿无颜色,自叹为人不如柳。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回想起当年在汉水之畔的日子,那时的花儿和柳枝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相比之下,即便是金钗玉钿这样的首饰也失去了光彩,我不禁自叹,作为人竟然还不如那些柳树来得美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当年汉水边的自然美景(花光柳色)与人的装饰(金钗玉钿),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却忆当年”四字点明了回忆的主题,而“花光柳色媚晴天”则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汉水之畔的美丽景象,后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自然美景与人为装饰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前两句“却忆当年汉水边,花光柳色媚晴天”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当年汉水之畔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金钗玉钿无颜色,自叹为人不如柳”则通过对比,将诗人的感慨和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时期,回忆起当年在汉水之畔度过的美好时光时所作,通过对比当年汉水边的美景与现实的残酷,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