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淑气亭亭扫般若,昂精灿灿栖明祠。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明祠春景

淑气亭亭扫般若,昂精灿灿栖明祠。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暮云

淑气亭亭扫般若,昂精灿灿栖明祠。

春风轻拂花含笑,晓露微凝柳带姿。

云影悠悠随日转,鸟声阵阵伴人痴。

此间胜景谁能识,唯有幽心自得知。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仅知其活跃于唐文宗至唐哀帝年间,李暮云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未占据显赫地位,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仍赢得了后世的一定关注。

译文

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仿佛轻轻扫过般若的智慧之光;昂扬的精神灿烂夺目,栖息在明亮的祠堂之上,春风轻轻吹过,花朵含笑绽放;清晨的露珠微微凝结,柳条随风摇曳,姿态万千,云影随着日光的移动而悠悠飘荡,鸟鸣声阵阵,伴随着人们的痴迷,这里的美丽景色谁能真正识得?只有那幽深的心境才能自行领悟。

释义

“淑气亭亭扫般若”描绘了春风温柔地吹拂,如同扫除心灵的尘埃,带来般若(佛教中的智慧)的清明。“昂精灿灿栖明祠”则形容人的精神焕发,如同璀璨的星光栖息在明亮的祠堂之上,寓意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光明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的精神风貌,通过“淑气”、“昂精”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的精神焕发,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般若”和“明祠”的意象,寓意着智慧与光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暮云游历某地时,被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色和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的关注与追求,在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淑气亭亭扫般若,昂精灿灿栖明祠。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