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山居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全诗是什么?

宋·释宗杲

空携拄杖入云峰,

试问老僧安底事?

不知人世有悲欢,

只合山中做野僧。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禅宗史上一位杰出的禅师和佛教改革者,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最终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传人,释宗杲以弘扬佛法、振兴禅宗为己任,其禅风峻烈,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爱国僧人,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译文

我空手携带着拄杖走进云雾缭绕的山峰,

询问那位老和尚究竟在做什么?

他却说不知道人世间有悲欢离合,

只适合在这山中做一名山野僧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或说是一位行者)探访山中老僧的情景,诗人带着对世事的疑惑,询问老僧的生活状态,而老僧则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回应,表示自己不知人间的悲欢离合,只愿在山林中做一名简单的僧人,这反映了老僧对世俗情感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情感的超脱,前两句通过“空携拄杖入云峰”和“试问老僧安底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老僧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后两句则通过老僧的回答,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世俗与山林、悲欢与超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僧对世俗情感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的“云峰”、“老僧”、“拄杖”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山林隐逸、智慧与超脱、修行与探索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的禅宗修行和山林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释宗杲长期在山林中修行,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也深知世俗社会的纷扰和悲欢离合,因此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老僧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表达了自己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情感的超脱,这首诗也可能与释宗杲的禅宗思想有关,他主张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而这首诗中的老僧形象正是他禅宗思想的体现。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