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观石火光中事,虑不长于未觉时。的解释
诗词原文
观火
唐·齐己
静室焚香罢,闲门掩绿苔。
谛观石火光中事,虑不长于未觉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齐己,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他一生精研佛法,同时也擅长诗文,作品颇丰,风格清丽脱俗,深受后世推崇,齐己的诗作多反映佛教思想及自然景物,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译文
在静谧的居室中焚香完毕,关闭的门扉掩映着青苔,我静静地观察着石火闪烁的瞬间,思考着那些忧虑在尚未察觉之时便已消逝。
释义
“谛观石火光中事”意指仔细观察生活中短暂而瞬息万变的现象,如石火(敲击石头产生的短暂火花)一般,转瞬即逝。“虑不长于未觉时”则表达了对于忧虑和烦恼的洞察,认为这些烦恼往往在我们还未察觉其存在时就已经自行消散,强调了心性的超脱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心灵自由的深刻理解,首句“静室焚香罢,闲门掩绿苔”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幽远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沉思的基础,后两句则通过“谛观石火光中事”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诗人认为,真正的忧虑往往源于内心的执着与不解,而当我们学会放下,学会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中寻找平静与智慧时,那些看似沉重的忧虑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创作背景
齐己作为一位诗僧,其创作往往与佛教思想紧密相连,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修行过程中,对生命无常和心灵自由的深刻体悟后的有感而发,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焚香场景,诗人将自己对生命和心灵的思考融入其中,既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这样的诗作无疑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