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逢花犹眼乱,老来对酒便心降。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白居易
春到逢花犹眼乱,老来对酒便心降。
风前始觉苍髯短,月下频看白发长。
独坐小亭风满袖,闲吟诗句月当窗。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照影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
译文
春天到来时,遇见繁花似锦的景象,眼睛都会感到缭乱;而年老之后,面对美酒,心境便自然而然地变得平和,在风中我才开始察觉到自己的胡须已经斑白而短促,月光下更是频繁地看到自己的白发在增长,独自坐在小亭中,任由清风拂满衣袖,悠闲地吟诵着诗句,月光正好照在窗前,这样的情景和心情,谁能真正理解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陪伴着我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春天面对繁花和美酒时的不同心境,以及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首句“春到逢花犹眼乱”表现了春天花朵繁茂、色彩缤纷的景象,使诗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次句“老来对酒便心降”则揭示了诗人年老后心境的变化,对酒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狂热,而是更加平和,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坐小亭、赏月吟诗的场景,以及对自己苍老形象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繁花和年老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诗中“春到逢花犹眼乱”与“老来对酒便心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坐小亭、赏月吟诗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时期他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这首诗正是他在春天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时,对自己年老心境的深刻反思和感慨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敬畏之情,以及他面对人生境遇变化时的从容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