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的解释

3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5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的解释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连续十多天的秋暑让人难以忍受,头发稀疏,汗水如油脂般流淌,漫长的白天似乎永无尽头,炎热的暑气煎熬着我的内心,多么希望能有万里长风,轻轻吹拂我的衣裳,夜空中皎洁的月亮升起,茂密的树林洒下稀疏的月光,仲夏的夜晚苦于太短,打开窗户迎接一丝微凉,月光下,细微之物清晰可见,连飞虫也在夜空中飞舞,万物无论大小,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想到那些手持兵器的士兵,终年守卫在边疆,他们如何能得到清洗和休息,只能在这酷热中相互期盼,整夜都有人在敲击刁斗,喧闹声传遍四面八方,虽然他们身着官服,却不如早日回到家乡,北城的悲笳响起,鹳鹤在空中鸣叫飞翔,更何况我已经感到疲倦和烦躁,更加渴望时局的安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盛夏的酷热,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诗中“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盛夏的炎热,使人难以忍受,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舒适与士兵们的艰苦,表达了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社会不安的忧虑和渴望安定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盛夏的酷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两句,不仅描绘了盛夏的炎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舒适与士兵们的艰苦,表达了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社会不安的忧虑和渴望安定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杜甫身处乱世之中,深感时局的艰难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呼声。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