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3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狱中杂记(节选)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清·方苞

……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

……

作者简介

方苞(1668年-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清代散文家、史学家,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方苞为学宗程朱理学,著有《周官集注》、《礼记析疑》、《春秋通论》、《望溪先生文集》等,方苞首创“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被尊为桐城派三祖之一。

译文

忽然听说(我)将要因定陵一案获罪,心中既惭愧又恐惧,于是上书请求辞官归乡,皇上反而更加宽慰(我)。

释义

- 忽闻:忽然听说。

- 当坐:应当获罪。

- 定陵事:指与定陵(明朝十三陵之一,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相关的案件或事件,此处为泛指,可能涉及陵寝修缮、管理等方面的过失或罪行。

- 惭惧:惭愧和恐惧。

- 乞骸: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即请求辞官归乡。

- 更见慰:反而更加宽慰(我)。

赏析

这句诗(实际上为散文节选)展现了方苞在面临政治风波时的复杂心境,他因卷入某桩与定陵相关的案件而心生“惭惧”,这种情绪既源于对可能犯下的过失的自责,也包含了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恐惧,当他上书请求辞官归乡时,却意外地得到了皇上的宽慰,这无疑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安慰,这种转折不仅体现了皇上的宽容与仁慈,也反映了方苞在政治风波中的机智与应变能力。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散文)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惭惧”与“更见慰”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方苞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创作背景

方苞在康熙年间曾任官,后因卷入政治风波而一度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狱中杂记》一文,记录了他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段节选正是他在狱中得知自己可能因定陵一案获罪时的心理写照,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苞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也为我们了解清代官场文化、政治生态以及方苞个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