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传自孔门皆一道,稽诸说命合三篇。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道统吟

传自孔门皆一道,稽诸说命合三篇。全诗是什么?

宋·陈普

传自孔门皆一道,稽诸说命合三篇。

心传妙处元无迹,万古纲常只此传。

作者简介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南宋末年福建莆田人,他生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陈普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学,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石鼓书院山长,并游历四方,讲学不倦,陈普的著作颇丰,惧斋集》最为著名,其诗文质朴自然,思想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从孔子门下传承下来的都是同一种道理,

考察《说命》三篇,其思想也是相吻合的。

心传的奥妙之处原本就没有痕迹可寻,

万古不变的纲常伦理,就靠这道理来传承。

释义

“传自孔门皆一道”指的是孔子及其门徒所传承的儒家思想具有一致性,强调儒家学说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稽诸说命合三篇”则是指《尚书》中的《说命》三篇,这三篇内容都与治理国家、选拔贤才有关,陈普认为它们与儒家思想相契合。“心传妙处元无迹”强调儒家心传的奥妙之处难以捉摸,但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万古纲常只此传”则表明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陈普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首句“传自孔门皆一道”直接点明了儒家思想的统一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稽诸说命合三篇”则通过引用经典文献,进一步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性,后两句则深入阐述了儒家心传的奥妙和重要性,强调了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不可替代作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思想深邃,体现了陈普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普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和传播有关,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道德伦理观念受到严重冲击,陈普作为一位儒家学者,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弘扬儒家思想,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旨在表达他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和传承儒家思想的决心,这首诗也反映了陈普对于儒家心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为后世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传自孔门皆一道,稽诸说命合三篇。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