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全诗是什么?

唐·白居易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

江流静处见鱼跃,林表高处闻鸟鸣。

万井烟波迷远近,千家楼阁入高明。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悠然独往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译文

野外的河岸和平坦的树林正对着郡城,我登临此地,发现观赏风景的要领就在这座亭子里,在江流平静的地方可以看到鱼儿跳跃,在林梢高处可以听到鸟儿鸣叫,千家万户的烟波在远处迷蒙,高低错落的楼阁映入高空,这里面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悠然自得、独自前往的心情才能体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江亭晚望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以及他内心的感受,首联点明地点和登临的亭子,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江亭周围的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亭周围宁静而美丽的景色,诗人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野岸平林与郡城、江流静处与鱼跃、林表高处与鸟鸣等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通过“万井烟波”和“千家楼阁”等意象,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和谐共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江亭晚望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在登临江亭、眺望远方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