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全诗是什么?

3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舒和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全诗是什么?

唐·魏徵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

至尊昭有德,微臣荷深忧。

万邦咸悦仰,天意奉神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魏徵(580年-643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魏徵,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早年跟随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主持编写《隋书》、《群书治要》等,后迁侍中,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前后上谏二百余事,多次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对“贞观之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译文

黄色的宫殿高耸,仿佛直临天北极的星辰;紫色的祭坛再次设立在郊外的南丘之上,至高无上的君主彰显了他的德行,作为卑微的臣子,我肩负着深深的忧虑,万邦都心悦诚服地仰望,这是天意与神明的旨意所决定的。

释义

黄屋:古代帝王车上的黄缯车盖,借指帝王所居的宫殿。

天北极:指北极星,这里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紫坛:古代帝王祭天地的祭坛,涂以紫色,故称。

郊南丘:指郊外祭祀的地点。

至尊:指至高无上的君主。

微臣:臣子自谦之词。

赏析

这首诗是魏徵为唐太宗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充满了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首句“黄屋却临天北极”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皇宫的巍峨高耸,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次句“紫坛复在郊南丘”则点明了祭祀的地点,渲染了祭祀的庄严氛围,后两句“至尊昭有德,微臣荷深忧”表达了魏徵对唐太宗德行的赞美和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感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郊庙乐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太宗时期,是魏徵为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为了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非常注重祭祀活动,认为祭祀是沟通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方式,他命令魏徵等大臣撰写祭祀乐章,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祈愿,这首《舒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