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是本然。的释义

7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忘筌吟

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是本然。的释义

唐·贾岛

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是本然。

得似云门无碍处,不劳心苦更求玄。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长江县尉,人称贾长江,贾岛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其诗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但题材狭窄,缺少社会内容,大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后人以他和孟郊并称“郊寒岛瘦”,以别于韩愈、柳宗元的“韩潮苏海”,有《贾长江集》。

译文

不要说掌握了“六”的奥秘就可以忘却“筌”(即捕鱼的工具,比喻方法或手段),一”和“六”都不是事物的本质,如果能像云门禅师那样达到无拘无碍的境界,就不必再费尽心力去追求玄妙的道理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看法,他认为,仅仅掌握了一些表面的方法或技巧(如“藏六”和“筌”),并不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表面的东西,达到一种无拘无束、自在无碍的境界。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禅理入诗,富有哲理意味,首句“莫言藏六便忘筌”提出一个常见的误区,即人们往往认为掌握了一种方法或技巧就可以忘却其背后的原理或本质,诗人紧接着在第二句指出,“一六俱非是本然”,即无论是“一”还是“六”,都不是事物的真正本质,这里,“一”和“六”可以看作是象征性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层面或阶段,诗人通过这两个数字的否定,强调了超越具体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提到云门禅师的无碍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诗人认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必再费尽心力去追求那些玄妙的道理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领悟和体验。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理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禅宗思想有所感悟后写下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看法,以及对于禅宗无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于内心宁静的渴望。

“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是本然。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