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的解释

3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咏贵游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的解释

唐·杜牧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

北轩凉吹开绣幄,南陌佳人掩花幂。

昼漏迢迢行且缓,珠帘寂寂闭还闲。

河阳一县花满圃,谁道群芳不自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朱红色的大门深深沉沉,门前立着十二根戟,高大的槐树遮蔽着庭院,枝叶间透出美丽的色彩,北边的轩窗吹来凉爽的风,吹开了精美的帷幄,南边的路上,美丽的佳人遮掩着花帘,白天的时间漫长,行走缓慢,珠帘静静地关闭着,显得分外悠闲,河阳县的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谁说这些群芳不自己展现美丽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贵族府邸的深邃与华美,通过“朱门深沈十二戟”展现了贵族府邸的威严与气派,“高槐蔽庭有佳色”则描绘了庭院内自然景色的优美,后两句则通过“北轩凉吹”、“南陌佳人”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贵族生活的闲适与奢华。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贵族府邸的奢华与美丽,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贵族生活的闲适与高雅,诗中“朱门”、“十二戟”等意象,不仅体现了贵族府邸的威严与气派,也暗示了贵族阶层的身份与地位,而“高槐蔽庭有佳色”、“北轩凉吹开绣幄”等描写,则展现了庭院内自然景色的优美与人文景观的精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贵族生活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对贵族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有关,杜牧生活在唐代中晚期,这一时期社会风气奢华,贵族阶层的生活尤为讲究,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贵族生活的羡慕与赞美,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杜牧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某种批判与反思,通过描绘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美丽,暗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的扩大。

“朱门深沈十二戟,高槐蔽庭有佳色。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