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的释义

6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游山

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的释义

宋·杨万里

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

万象都从方寸起,一生知是几回来。

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松声万壑哀。

欲问浮生何所寄,此中天地一闲才。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

译文

城楼上有着绝佳的登临之地,群山如玉般排列,仿佛是用银子堆砌成的台子,世间万物都仿佛从我的心底生发出来,这一生不知能有多少次回到这样的美景之中,云开日出,千峰秀丽,风平浪静,万壑松声哀怨,想要问这浮生的寄托在哪里,或许就在这天地之间,做一个悠闲的才子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城头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点明登临之地和所见之景,颔联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和人生的感慨,颈联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联“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城头登临所见的美景,群峰如玉,银台高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万象都从方寸起,一生知是几回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万物皆由心生,人生如梦,不知能有多少次回到这样的美景之中,颈联“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松声万壑哀”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云开日出,千峰秀丽,风平浪静,万壑松声哀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尾联“欲问浮生何所寄,此中天地一闲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追求,或许就在这天地之间,做一个悠闲的才子,才是人生的真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山水时所作,他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在游历过程中,他常常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引发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