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的解释

3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的解释

唐·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带,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至,唐代文学家、官员,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迁兵部员外郎,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年)春,出为汝州刺史,后贬岳州司马,与李白遇于浔阳,有诗相赠,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复为中书舍人,官终散骑常侍,贾至工于诗文,其诗风格清新峻拔,文辞劲健有力,与独孤及等友善,为当时宗匠,甚为人所称道。

译文

清晨,银色的烛光照亮了通往朝廷的漫长道路,禁城中的春色在晨曦中显得格外苍茫,柔弱的柳枝千条万缕,如同青色的丝带低垂,百转千回的流莺在宫殿周围婉转歌唱,官员们身佩宝剑和玉佩,脚步声随着他们在玉石铺就的台阶上移动而响起,他们的衣冠上沾染了御炉中飘出的香气,在华光殿讲完经义后,又在承明殿值班,作为文人墨客,已经无需再为赋诗描绘射熊的英勇场景而烦恼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早朝时的庄严景象和文人官员的日常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皇宫内外的自然美景和官员们的仪态风貌,以及他们在朝廷中的职责和地位,尾联“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则表达了文人官员在完成朝廷任务后的轻松心情,无需再为赋诗而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早朝的庄严和美丽,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皇宫内外的自然景色和官员们的仪态风貌,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尾联的表述,表达了对文人官员轻松心情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宫廷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至在大明宫早朝后,呈给两省僚友的作品,当时,贾至作为朝廷官员,经常需要参加早朝,并承担一定的朝廷任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唐代官员的日常生活和心态,也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庄严和美丽,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文人官员的自信与从容。

“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