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游金山寺

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棹,山僧苦留看落照。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昨夜梦游到江南,见江南渌水连山青。

行人归尽烟水阔,几度欲归犹未行。

飞鸿遥下集平沙,江面无人秋浪花。

野径埋香花自白,荒塍流水麦初黄。

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

欲知此老兴何极,看我逍遥游四方。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我家住在长江源头,为官出游,江水送我直到海边,听说金山潮水有一丈高,即使天寒,还有沙痕可见,金山中泠泉南有巨大石盘陀,它随浪涛出没,已有多少年,我登上绝顶远望故乡,江南江北,青山连绵不断,归心似箭,傍晚时我乘着小舟,山寺僧人苦苦留我看夕阳落山,微风吹动,万顷江面波纹如靴纹,断霞映照,半空呈现鱼尾红鲜,这时,江月初露,二更后月亮落下,天空一片深黑,江心似乎有把火炬燃烧,火焰飞腾,照亮金山,栖鸟惊散,我满怀惆怅,归卧船舱,心绪难安,那江中奇景,不是鬼也不是神,究竟是什么呢?如此江山,我不能归隐山林,江神定会责怪我的顽固,我告诉江神,归隐不能如愿,是因为有田产难以割舍,如同江水不愿离开大海,昨夜梦中,我到了江南,只见江水碧绿,两岸青山相对,行人已尽,烟水茫茫,我很想回家,却几次三番未能成行,远飞的大雁,栖息在平沙之上,江面无人,秋浪在拍打,小路旁埋着野花,香气依然,田野里流水潺潺,麦苗初黄,我又想起,从前的佛祖,在劫火中化为灰烬,但还有灵光不灭,照耀着流逝的江水,想知道这位老和尚的兴致有多高,你看他逍遥自在地游四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览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不灭、灵光永存的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描绘了金山寺及其周围的山水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历史变迁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不灭、灵光永存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与苏轼的豁达人生观相呼应,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苏轼在游览过程中,被金山寺及其周围的山水风光所吸引,同时触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

“又从劫火悲前佛,犹有灵光阅逝川。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