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楫师献功喜相顾,岸傍欢声仍坌集。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观竞渡

楫师献功喜相顾,岸傍欢声仍坌集。出自哪首诗?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既出将进酒,坐客无不恣欢赏。

龙舟争渡纷如织,万人竞看喧江浪。

楫师献功喜相顾,岸傍欢声仍坌集。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鳞金甲满平沙。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建封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建封,唐代文学家、官员,字延赏,出身于官宦世家,他曾任徐州刺史、御史大夫等职,政绩卓著,尤其在治理水患、发展农业方面有着显著贡献,张建封不仅政务能力出众,还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五月初五天气晴朗明媚,杨花飘落江畔,黄莺在清晨啼叫,太守还未走出郡斋,江上就已经传来了整齐的鼓声和歌声,太守出来后举杯劝酒,宾客们无不尽情欢乐欣赏,龙舟争相竞渡,像织布一样穿梭往来,成千上万的人争着观看,江面上浪花飞溅,欢声雷动,划船的人们相互庆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岸边的观众也欢声雷动,人群越聚越多,直到日暮时分,笙歌才渐渐散去,沙滩上留下了无数金色的鱼鳞和甲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期间龙舟竞渡的盛况,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从太守未出郡斋时的期待,到龙舟竞渡时的激烈场景,再到日暮笙歌散去后的宁静,全诗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赏析

这首诗以端午节龙舟竞渡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民群众的乐观向上精神,诗中“楫师献功喜相顾,岸傍欢声仍坌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划船的人们相互庆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情景,以及岸边观众欢声雷动、人群越聚越多的热闹场面,整首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和欢乐情绪。

创作背景

张建封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端午节期间,他身处江南水乡,亲眼目睹了龙舟竞渡的盛况,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人民群众的欢乐心情,为了表达对这一盛况的赞美和感慨,他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观竞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生活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龙舟竞渡的盛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楫师献功喜相顾,岸傍欢声仍坌集。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