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

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上一句是什么?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过陈琳墓》,全诗如下:

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淹留子贱弹琴地,
怅望兰成射策年。
自古皆为物化尽,
何须惆怅怨东昏。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译文

曾在史书上读过陈琳的遗文,今日漂泊江湖经过他的坟墓,如果陈琳的灵魂有知,应当会认识我这个同道的诗人;而我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此刻才更加怜惜你陈琳的遭遇,墓前的石麟已被春草掩埋,铜雀台也早已荒凉,只剩下暮云笼罩,我停留在这子贱曾经弹琴的地方,怅然望着兰成(庾信小字兰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岁月,自古以来,万物都会化为尘土,我又何必为东昏侯的灭亡而惆怅呢?

释义

“淹留子贱弹琴地”中的“子贱”指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单父宰,以弹琴治民著称,此处借指陈琳生前所在之地,表达诗人对陈琳才华的怀念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怅望兰成射策年”中的“兰成”指庾信,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举,此处借指陈琳的早年才华和仕途,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未能像陈琳那样早展才华的遗憾和怅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凭吊陈琳墓,抒发了诗人对陈琳才华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子贱弹琴”、“兰成射策”,既表达了对陈琳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还通过对陈琳墓前荒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哀婉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首诗是他漂泊江湖时,经过陈琳墓有感而发,陈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曾为袁绍幕僚,后归附曹操,以其才华横溢著称,温庭筠在凭吊陈琳墓时,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哀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温庭筠既表达了对陈琳才华的敬仰,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