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上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

(注:“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某一完整诗句,可能是后人根据苏轼诗意或风格进行的概括或化用,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诗中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之一。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准备择婿的车马,双眼缭乱不知如何在人群中挑选意中人,今天科举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即使死后百年也可流传美名,腹中学问充实,好像能装得下全天下的书籍。

释义

此诗表达了苏轼虽身处贫寒,但因胸有学问而气质非凡的情怀,他厌倦了与老儒的清谈生活,选择参加科举以展抱负,虽然囊中羞涩,无法享受世俗的享乐,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学问和才华是真正的财富,最后两句“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更是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苏轼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他虽身处逆境,但胸怀大志,不为贫困所困,反而因胸有学问而更加自信,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尤为经典,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和气质是内在的,是由学问和修养所决定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参加科举考试前后,当时,他虽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备考过程中,他深感学问的重要性,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