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游壶公山

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上一句是什么?

宋·陈宓

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

岩壑幽深藏胜境,楼台高耸入云隈。

清泉漱石鸣琴韵,古木参天映日开。

此景人间殊未有,何须远访九垓外。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宓(mì),字师复,号复斋,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宓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是朱熹的高足弟子之一,曾任泉州安溪知县、南剑州知州等职,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与教育,倡导“实学”,强调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陈宓的诗作多反映其理学思想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这片土地本就因壶公山而充满灵气,但如今时局太平,与我朝那位唐代宰相来此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岩壑幽深,隐藏着绝美的风景,高楼台阁耸立,直插云霄,清泉冲刷着石头,发出如琴声般的悦耳声响,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这样的景色在人间实属罕见,何必远行万里去寻找那些虚无缥缈的仙境呢?

释义

首联点明壶公山的灵气与历史的变迁,通过“时泰不同唐相来”表达了对过往与当下的对比,颔联描绘了壶公山的自然景观,岩壑幽深与楼台高耸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山的雄奇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颈联通过清泉漱石、古木参天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壶公山的自然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赞叹,认为无需远求,眼前便是人间仙境。

赏析

此诗以壶公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地灵固有壶公旧”一句,既是对壶公山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暗含了对自然灵性的敬畏,而“时泰不同唐相来”则巧妙地引入了历史元素,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时空感,颈联的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将壶公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的议论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陈宓游历壶公山时,壶公山作为当地名胜,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陈宓在游览过程中,被壶公山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同时结合自己对理学思想的理解,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歌,通过此诗,陈宓不仅表达了对壶公山的赞美之情,也传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