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清泉百里环芍陂,楚人千年长不饥。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清泉百里环芍陂,楚人千年长不饥。下一句是什么?

芍陂颂

朝代:唐代

作者:李翱

清泉百里环芍陂,楚人千年长不饥。

田畴沃若望云霓,粒粒皆从辛苦来。

作者简介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等职,李翱是韩愈的学生和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他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同时融合了佛、道两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清泉环绕芍陂绵延百里,使得楚地人民千百年来不再遭受饥饿之苦,农田肥沃如同期盼着甘霖的云朵,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辛勤的汗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给楚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清泉环绕,使得农田得以灌溉,从而保证了粮食的丰收,使人民免受饥饿之苦,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赞美和对辛勤劳动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芍陂水利工程对楚地人民的深远影响,首句“清泉百里环芍陂”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芍陂的壮丽景象,次句“楚人千年长不饥”则直接点明了水利工程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农田的肥沃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赞美,又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李翱在游历楚地时,目睹了芍陂水利工程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深感其伟大与重要,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芍陂颂》以表达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翱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水利工程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清泉百里环芍陂,楚人千年长不饥。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