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坐有图书欢傲吏,静看鱼鸟忘专城。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北斋雨后

坐有图书欢傲吏,静看鱼鸟忘专城。上一句是什么?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坐有图书欢傲吏。

欹枕高斋闻雁过,静看鱼鸟忘专城。

作者简介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北宋梓州永泰(今属四川盐亭)人,北宋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元丰初年知湖州,逝世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译文

小庭院和花园清幽美好,坐在这里享受着图书带来的欢乐,我这个官吏也显得逍遥自在,斜靠在枕上,在高斋中听着大雁飞过,静静地观赏着鱼儿和鸟儿,竟忘了自己掌管城池的职责。

释义

小庭幽圃绝清佳:小庭院和花园非常清幽美好。

坐有图书欢傲吏:坐在这里,有图书相伴,我这个官吏也感到快乐而自在。

欹枕高斋闻雁过:斜靠在枕上,在高斋中听到大雁飞过的声音。

静看鱼鸟忘专城:静静地观赏着鱼儿和鸟儿,竟忘了自己作为一城之主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文同在雨后北斋的悠闲生活,首句“小庭幽圃绝清佳”点出了环境的清幽美好,为全诗奠定了宁静闲适的基调,次句“坐有图书欢傲吏”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图书的喜爱和作为官吏的逍遥自在,第三句“欹枕高斋闻雁过”通过听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末句“静看鱼鸟忘专城”则通过诗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其超然物外、忘却尘世烦恼的高洁情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由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任地方官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一些政务上的压力或烦恼,而雨后的北斋则成为了他暂时逃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慰藉的避风港,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自由,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闲适和自在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文同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追求。

“坐有图书欢傲吏,静看鱼鸟忘专城。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