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25

诗词原文

闲居

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出自哪首诗?

唐·高适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

会有求田问舍计,终须卖与酒家胡。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并称“边塞四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译文

柳枝的颜色让人心惊,似乎预示着什么不好的事情,春风也让我厌倦了这种孤寂的生活,现在才明白,一杯酒带来的快乐,胜过读百家的书籍,侍奉君王的臣子多次厌倦了承明庐(指朝廷),做太守又怎会妨碍撰写史书呢?将来我会有购置田地、建造房舍的计划,最终还是要把这些都卖给酒家的老板。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通过柳色和春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和孤寂;颔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生活的喜爱;颈联以侍臣和太守为例,说明做官并非人生的唯一选择;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将来归隐田园、享受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闲居时所作,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柳色、春风等自然景物,以及饮酒、著书等生活场景,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颈联中的“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适仕途不顺、闲居在家之时,高适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在闲居期间,他深感仕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高适个人的情感变化,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现实。

“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