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我今才薄厌数语,勉力和歌惭起予。的释义

3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我今才薄厌数语,勉力和歌惭起予。的释义

宋·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我今才薄厌数语,勉力和歌惭起予。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用典,语言锤炼,意境深远,书法方面,他擅长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其文学和书法艺术成就卓越,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们万里迢迢在这里相见,却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离别的酒宴上,三声悲歌让我清泪涟涟,昔日我们曾梦想攀附青云直上,如今却只能在夜雨中思念彼此的温暖,急雪纷飞中,我们像脊令鸟一样紧紧相依;惊风呼啸,鸿雁也无法成行,我现在才疏学浅,只能说上几句简短的话,勉强和诗一首,真是惭愧不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

释义

这首诗是黄庭坚与友人元明在黔南分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诗中通过描绘万里相见、清泪离觞、朝云夜雨等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才疏学浅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友人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离别时的哀愁和不舍,诗人也运用典故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两句,通过脊令鸟和鸿雁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孤独无助,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被贬谪至黔南时所作,当时,他与友人元明相遇并短暂相聚,但随后又要面临分别,在离别之际,黄庭坚深感不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不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文学交流的氛围。

“我今才薄厌数语,勉力和歌惭起予。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