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全诗是什么?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苍茫落日尽余晖。

孤鹤在巢边自在盘旋,来访的人叩响柴扉的门扉却落得稀少。

绿竹生长含粉,红莲花凋谢但红花衣犹存。

如此绝美的景色让我留恋忘返,仿佛要在此度过残年,清晨醒来,看到冰雪融化,池水与泉水都上涨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两句,更是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留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生活画面,前六句通过“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等句,写出了山居的幽静和诗人的孤寂;后两句则通过“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的描写,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留恋之情推向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山中的自然美景,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在王维的笔下,山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重要载体。

“绝景淹留欲断年,晓来冰雪涨池泉。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