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闻鹊喜·吴山观涛

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出自哪首诗?

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三山,顷刻涛翻浪涌。

风急云飞,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

作者及朝代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渔隐、弁阳啸翁、四水潜夫等,南宋末年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从此定居于此,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散文、笔记皆有所成,代表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作者简介

周密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故国之思尤为深切,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擅长书画,且对诗词有独到见解,其作品多抒发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风格清新雅致,情感深沉细腻。

译文

江水如碧绿的天水染成,铺展出一江浓郁的秋色,仿佛有巨鳌背负着三座仙山,在波涛中翻腾起伏,风急云涌,而我却在梦中安稳地置身于瀛洲仙境,耳边正响着天帝演奏的钧天广乐。

释义

天水碧:形容江水清澈碧绿,如同天色与水色交融。

鳌戴三山:传说中海中的巨鳌背负着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此处借喻波涛汹涌的景象。

钧天九奏:钧天指天上的音乐,九奏指多次演奏,此处形容天籁之音,和谐美妙。

赏析

这首词以观涛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的秋色、波涛的汹涌以及梦中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反差的深刻感受,上片“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鳌戴三山,顷刻涛翻浪涌”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波涛的汹涌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风急云飞,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则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梦境之中,与上片的现实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创作背景

周密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蒙古侵略的严重威胁,词人通过这首词,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波涛汹涌的现实世界中,词人渴望找到一个宁静而美好的避风港,而梦中的瀛洲仙境和钧天广乐正是他心中理想的象征,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周密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

“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